最早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哪怕是不露头只用枪口对准下方大致区域的狂扫,往往就是好几人惨呼着摔入灌木和石缝中为代价。

说白了,在这样的作战模式下,后方架着的超过20挺重机枪看着打的挺热闹,其实压制力也有限,而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精准射击,对于一直将头埋在壕沟下面的中国军人,更是蛋用没有。

想攻上山,除非是熬到中国人的弹药被消耗光,这不是伪命题,从逻辑上判断,中国人是决计没法长期维持这样的火力强度的。

可关键是,他们有多少人命可以陪着中国人玩消耗?日军前方的各级指挥官们痛苦的只想喊麻麻!

但又不能退兵,国崎怔越过步兵大队长直接向三个步兵中队长下令,在他没有发布撤退军令的情况下,撤退者军法从事。

不用亲眼看国崎怔阁下那张铁青的脸,几个日军大尉就知道,所谓军法从事,基本就是丢把刀让你剖腹。

随着竹内云山部遇阻,国崎怔阁下的耐心早已被消磨殆尽,此时的他,暴躁易怒,典型的更年期老男人。

三个方向的战场就这样陷入僵持,中国军人消耗着大量携带的子弹,日本人消耗着生命。

这一点,倒是和河谷之战颇有几分类似。

不过,河谷这边却是因为国崎怔‘自信’的选择,得以一直顺利的将搜索格毙日军残军的作战进行下去。

伏击、击溃战用时近两小时,搜索格杀作战也持续了几近相似的时间。

冬日西沉,伴随着最后一声枪响,河谷内除了士兵们老战友碰面互相问候的欢声笑语,就再无其余声响。

近2000人一起行动,将河谷和河谷两侧的山体搜了两遍,再无任何发现。

没有哀嚎声打扰独立营官兵们的欢畅,所有日军都成了死人!

一具具尸体被从草稞里石头背后抬出来丢在河谷的石滩上,庄师散带着一个步兵排的士兵们忙着统计人数。

日军很凄惨,军服还算完整的则被剥光,只有血里呼啦的尸体还能保持最后的尊严。

大多川军还穿着夏季军服,日军还算厚实的军服绝壁是御寒的好材料,尤其是那双牛皮靴,除了登山时不够灵活,但结实保暖,既不用怕灌木和尖锐的石头,穿上之后感觉浑身上下都暖烘烘的。

这一战不算其他,仅是军服,都能满足上千川军冬天御寒,光凭这一点,平时到晚上冻得鼻涕流的川军们就觉得值。

喜欢从八百开始崛起请大家收藏:(www.zuizaoxs.org)从八百开始崛起最早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早小说推荐阅读: 权力巅峰回到明朝当王爷大唐:我挑明了,我是长乐公主带着仓库回到明末超级兵王叶谦大秦从拥兵自重开始科学家闯汉末抗战之红警无敌抗战:杀敌爆奖励谍海王牌特种兵之铁血战神战国大召唤亮剑之重霄王承柱雏鹰的荣耀进击的大唐驸马爷大唐:绝不回宫!我太上皇死也死在这里!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朕真没想败国啊弘治大帝步步生莲全民投资:开局投资朱元璋!蜀汉的复兴遨游春秋重生于康熙末年大唐:开局十万大汉铁骑都督请留步帝王序列间谍的战争重生明末从航海开始一九三七——西北望射天狼抗战:少年大军阀抗日之兵王纵横大明公侯三国:开局投资了武悼天王晋颜血三国之西凉兵王大唐:我不是遗孤大明:横扫世界的工业帝国大明舰队大唐:开局忽悠李世民下副本屠龙三国之袁家庶子我在三国戏诸侯鹰掠九天名门嫡子民国之小兵传奇延明纪略裂明人在大唐本想低调随身超市混三国抗日三部曲之杀猪匠
最早小说搜藏榜: 抗战:杀敌爆奖励抗战:从八佰开始崛起抗战之超级山寨工厂大唐:当年抱错孩子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大唐农王大唐:我挑明了,我是长乐公主大唐:少年雄主抗战:从战俘营开始签到抗战:每天一个签到大礼包特种兵:神级选择三国:杀敌爆奖励!大明风华:我是朱瞻基大隋之大暴君杨广抗日之十岁军长从西伯利亚开始建立帝国大唐:咸鱼赘婿三国之超级农场主三国:开局十万虎贲军抗战:少年大军阀三国:开局融合了李存孝神豪军阀周卫国晚唐浮生神级抗战:我有超级大礼包三国:基因提取绝命军医:开局中医满级抗战:我能复制一切装备抗战:无限宝箱回到明末玩淘宝超级抗战:收尸就变强陇右小卒我,楚云飞反了!抗战之远东之虎蜀汉之庄稼汉水浒:现在开始,梁山我说了算!亮剑之军工系统蝉动回到明朝当王爷皇明皇太孙大唐:开局融合霸王项羽明末:无限暴兵抗战特工的神级选择大明征服者抗战:我有无限大礼包明末巨盗大唐:开局绑架长乐公主军工科技我真不是亮剑头号特种兵世子的崛起大唐:开局揭皇榜,身份被长孙皇后曝光了
最早小说最新小说: 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红色莫斯科隋末之群英逐鹿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李想的北宋铁血骠骑抗日之横扫天下伊拉克风云盗宋大宋极品国师超级大独裁者奉天承运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家园吕氏皇朝大周权相杀手特种兵边戎血帅开国功贼极品皇帝明末资本家猎日神刀抗日之兵王纵横江山如此多骄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三国之天下霸业大唐全才抗日之精英特战队极品邪帝宋起波斯湾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刺刀1937大隋帝国风云裂明第五部队穿越之纵横大唐明统天下巨浪大凤雏特种兵王三国之我的老婆是武圣晁氏水浒重生三国之我乃曹昂宋风乌合之众闯王李自成新传明帝1627大唐魔法师万历十八年